时间: 2018-03-09 来源:广东省河源市中级人民法院
正月十二晚上7:30,龙川县赤光镇下輋村文体广场上热闹非凡,全村男女老少集聚在这里,等待看“村晚”—— 一台由村里致富带头人捐资举办的新春联欢晚会。不远处,修葺一新的村委会办公大楼灯火通明,一些村民在这里喝茶聊天,还有一些村民进进出出,在为“村晚”演出做准备。 看到这一切,村支书刁辉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以前,村民办‘村晚’,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刁辉山说,“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我们村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的日子好过了,大家都想娱乐娱乐。” 下輋村位于赤光镇的东北部,属于枫树坝水库移民区、革命老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是该村发展经济最大的障碍。全村有2700多人,但有一半以上村民在外务工,很少回村,对村务的了解几乎是空白。村里有党员48人,但在2016年底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基本上是在村里居住的部分老年党员。 村委会副主任叶才华说:“以前,根本没有这个条件,村委会办公楼破破烂烂,一下雨到处漏水,别说召集村干部开会了,就连正常的办公都很难。”受多方面掣肘,村务难公开,村民办事不便、参与村务积极性不高,党员组织生活难开展,2016年初,该村被上级党委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解决村委会办公难,摘掉“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帽子,成为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帮扶该村的市中级人民法院驻村第一书记雷江辉和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办事处驻村工作队队长张艺文思考的首要问题。2016年,在两家单位的帮扶下,该村投入245.5万元,完成了村道硬化、塌方护坡,主干道路灯、治安重点部位监控设备安装,村民服务中心(村委会)办公楼主体工程修缮等民生项目建设;2017年,帮扶单位又投入资金195万元,完成了光伏扶贫电站一期、文体广场、修桥、修路、办公楼附属工程建设和装修等工程,并配备了家具和电器,市中院还捐赠了电脑等一批办公设备。 为提升村党支部在精准脱贫工作中的战斗力,该村进一步落实 “三会一课”制度,并通过党支部微信群、宣传栏等途径,实现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同时,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带头与村干部、党员谈心,带头讲党课,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引导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和村务建设;努力提高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依法治村、依规办事意识,不断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得到村民广泛赞誉。2016年底,该村通过市委组织部考核,摘掉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帽子。 办公环境改善了,新选出的村“两委”干部工作更有激情了,曾经冷冷清清的村委会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村民有难处,都来村委会找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商量解决;以前较少回村的村民也经常回来了,还到村委会询问村里的事务。今年春节,村委会从大年初一起就安排村干部值班,接待村民咨询村务和办理有关事务。叶才华说:“一些回村过年的村民一有空就跑到村委会来,有来看看村委会新变化的,也有来喝茶、聊天的,还有来会客见朋友的。” 村民把村委会当成了“会客厅”,对刁辉山来说,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这说明党员、群众相信我们村干部。”今年春节,在得知乡亲们很想办一台联欢晚会后,该村致富带头人叶发洪当即表示给予全部赞助,邀请专业艺术剧团到村里演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质量的文化大餐。“有了村民的支持,我们对脱贫奔康更有信心了。”刁辉山说。 截至去年底,该村45户贫困户已有32户达到脱贫标准。赤光镇党委书记吴雄章说,下輋村通过抓党建促脱贫,不仅为该村脱贫攻坚营造了良好氛围,也为赤光镇其他村抓好党建和扶贫工作提供了典范。 扶贫更要扶志和扶智。日前,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定挺率党组班子到下輋村开展基层党建帮扶和精准脱贫调研工作时,再次强调了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第一书记要把抓党建促脱贫当做首要政治任务”,建强村党支部,激发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带领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打好脱贫攻坚战。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回到村委会会议室,商议该村光伏扶贫电站二期工程建设的具体事宜,并讨论该村今年实施其他脱贫项目计划。面对今后的工作,雷江辉、张艺文的想法一致:“不仅要让帮扶项目落地生根,更要让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使村‘两委’成为一支永不撤离的工作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赵锋)